朱敬一是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其他的底細可以參考Wikipedia,是中研院院士,其研究領域既深且廣,是個相當厲害的人物,聽他今晚的演講也相當過癮,不打官腔,字字珠璣的解釋現在很熱門的ECFA議題。
朱院士先從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現況切入,東協十國與鄰近的中日韓近幾年陸續簽訂了經濟貿易協定,最大目的就是讓自家商品賣到別的國家能享有零關稅的好處。朱院士舉個幾個數字證明台灣在日韓簽訂相關貿易協定後的出口值比較,發現簽訂這些協定的確有助於提升貿易值,也看到了台灣的落後情形。朱院士提出了兩點台灣不得不簽訂ECFA的理由,一是骨牌效應,擔心台灣不和大家搞小圈圈,會被邊緣化,二是Spaghetti Bowl Effect,聽不是很懂,大概知道是大鍋炒理論,各國之間交織起綿密的交易網路,在目前自由貿易區激增的情況下,區域貿易結盟的現象如義大利麵般相互糾結,其中貿易規則複雜的程度與部分具有保護色彩的措施(引用於此)。
總之,台灣只有加入與不加入兩種選擇,不加入餓死,加入被殲滅,後面說的話也許有點重,但也是現在反對者的疑慮,有享受當然必須要付出代價,代價可能是部分行業的人會失業,特定行業如運輸、木材業造成損失,但對化學、塑膠、紡織業會有正面影響。透過GTAP Model的模擬,可以預測簽訂ECFA後的利弊,不過這個模型有兩個前提,一個是假設充份就業,並且資源固定,所以會產生資源排擠效果,但這件事未必會發生,因為現實情況中資源是可以擴張的。所以總結來看,這個模型並不能討論失業問題,另外,由於服務業沒有關稅問題,也無法計算服務業產值的影響。
朱院士最擔心的是台灣會變得和香港一樣,除了中國大陸,香港已無法和其他國家簽訂協議,香港化完全被老共吃死死的,對於未來鐵定不是好事。目前情勢看起來台灣是鐵定要簽ECFA,不過現在只是第一階段,還在訂目錄,真正的內容要等到第二階段才會訂定。所以現在還有時間找出台灣的機會,朱院士以行政院力推的六大新興產業作為利器:生技、精農、醫療、綠能、文創、觀光,目前台灣雖有潛力,但是政府的實際作為還看不出那裡有進展。
現在目前政府應該要做的是把六大產業各自要的部分提出來,勾勒出一個台灣真正要的架構,再來和老共談判。另外,就是跨部會間的合作,各部會應該要積極找出統合的機制,避免各自散落一地的資源無法整合。
最後在問答中有幾個答案還滿妙的,特別是朱院士認為的文創產業,他的定義是必須有產值的才能算是,並非平常人想的電影、戲劇、舞蹈等,朱院士舉了法國紅酒的例子,他認為文化必須要有歷史,要從農業尋找,因為那裡含有大量的知識與學問,台灣烏龍正是朱院士認為最有潛力的文創產業,烏龍符合文創產業的這些特點。
不一樣的觀點還滿有趣的,最後朱院士還是希望,台灣能夠藉著這次簽訂ECFA的事件中,尋找加入其他FTA的機會,讓台灣經濟更有活路可走。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Lecture】中經院朱敬一 - ECFA與台灣經濟前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